当前位置:首页>学术动态

浙大科技亮相互联网大会,让五千年前良渚文化“活”起来

编辑:cgsoft 发布时间:2019-10-23 访问次数:1870

​2019年10月18日,在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中,浙大团队利用了屏幕和高精度场景渲染还原“良渚古城遗址”,使古迹在本次博览会中“复活”。观众通过体感互动,可以身临其境体验5000年前良渚先民的生活场景。

抬起双臂,进入互动画面。转动右手,选择场景。在“互联网+中华文明”——良渚文明主题展,只需简单2步,观众就可以进入时空隧道,而随着对生活场景的选择,体验者脚下的走步机就开始运转,体验者的画面实时出现在场景中,随着一排竹筏,顺流而下。两岸水草茂盛,先民或躬耕劳作,或筑造房屋,或作坊手工。随着走路速度的快慢,竹筏速度也相应变化。

 

 围绕良渚莫角山遗址开展的数字空间复原,让现场观众络绎不绝,其中大多数为学生与家长带着小朋友体验。“我昨天就来玩过一次,还有几个地图没有走完,今天又来了。”小朋友在一边乐呵呵体验,家长则在另一边讲解画面中的文字介绍。

     浙江大学国家文物局石窟寺文物数字化保护重点科研基地高级工程师王勇超介绍说,这一套良渚文明沉浸式体验装置运用了体感交互、AR等技术,重建了五千年前的良渚全貌,让大地上的遗产真正‘活’了起来。互动体验由观众前方的动作捕捉摄像头、后方的图像采集摄像头和地面的走步机来协同实现,可以现场体验10个场景。其中,5个场景复原了当年的地貌和生活场景,另有5个场景以博物馆形式展现良渚文化。

     “当观众选择走进博物馆项目时,还能够看到每一件良渚文物的来源、介绍等。” 项目总策划人、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副院长王小松教授介绍,挥动手臂,大家可以直接选择想要了解的“镇馆之宝”。


在现场,大家还观察到等候区设置了地面互动屏幕矩阵,利用雷达传感设备,捕捉人在地面行径路线,自动计算观众所在地面坐标并联动19个屏幕矩阵播放预设的高精度文物渲染画面。观众可以从一张卫星地图变换到不同的文物视频,同时支持多人观赏,以生动有趣的形式,从各个角度讲解文物内涵。

 

如何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围绕良渚五千年文明,浙大团队除了数字复原古迹,还提出了很多新的思路。在现场,利用最新的5G通信技术,观众可以在移动轨道屏幕终端通过滑动屏幕,就能在大屏幕上流畅的观赏浙大艺博馆、浙江省博物馆、杭州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全貌。王勇超介绍,系统对接了博物馆的现场视频直连,实现了多馆协同,线上办展,让观众足不出户,就能近距离观赏到各个博物馆收藏的精品内容。

在数字图书交互系统中,浙江大学出版社围绕申遗工程出版的全套“良渚文明”丛书,以交互投影和触动展示的方式展示丛书精华,并配以视频解读,让观众更加清晰地了解良渚故事。“观众可以通过二维码,直接带走丛书,慢慢品读良渚文明。”

 

 

版权所有:浙江大学网络与媒体实验室   电话 (+86)571-87951388  传真 (+86)571-89751105

您是第4863444位访问者 | 创高软件 管理登录 旧版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