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术动态

浙大的数字文物保护团队助力文物修复 拼出1∶1的云冈大佛

编辑:cgsoft 发布时间:2019-02-19 访问次数:2038

12月16日,开凿于北魏时期,距今1500余年的世界文化遗产大同云冈石窟第3窟西后室原比例三维打印复制项目,在青岛揭幕。

 

近乎一模一样有没有!?

你能想到吗,复制出的石窟整体长17.9米、宽13.6米,主佛高10米,是世界上首次使用3D打印技术实现的大体量文物复制工程,这足以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而在这背后,你能想到吗,这些原比例、无瑕疵的复制品,是历时两年,采集10000张石窟照片,打印了842块模型,安装了3个月,最终才成型,实现了云冈石窟成功“搬家”。

“大佛”是这样“打印”制作成的

浙大团队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要3D打印如此大的佛像,首先要做的是通过高精度的数据采集构建三维打印模型。为保障10米高的复制窟可以达到正负一毫米测绘精度,这次团队采用的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与多图像三维重建相结合的方法。

浙江大学刁常宇副教授告诉记者,他们在云冈石窟现场搭建脚手架,在不同的高度拍摄了接近一万张的照片,这一万张照片是后来生成最高精度的三维模型结果的基础数据。

在完成电脑三维模型构建后,就进入了3D打印阶段了。而现有的3D打印机只有60到80厘米的尺寸,无法满足打印需求,于是浙大团队与相关机构合作,开发出了1米到1米2的3D打印尺寸,并把数据根据3D打印机的尺寸进行了切分,最后整个三维模型被切成了824块,分工到20台3D打印机上,前后打了大概六个月时间,昼夜不停的打印,最终完成了组装模块的打印。

要保证文物复制的高还原度,复制品的上色尤为重要。为了还原云冈石窟特有的砂岩质感,浙大团队经过了长达半年多的研制,制作出了一种特殊的喷漆,这种漆喷完以后,呈现出来的颜色和云冈的砂岩一模一样,再利用云冈画师的笔触绘制出如今复制窟的样子。

现在,距今1500多年的云冈石窟第3窟终于以原比例复制的形式得以在异地展示,这也标志着中国大型石质文物的数字化全息高保真记录已达到复原水平,进入世界文物保护顶尖行列。下一步,浙大文物数字化团队将进一步进行云冈石窟的复制,刁常宇说:“如今正在进行的云冈石窟第12窟的复制,我们按照可以拆装可以运输和使用的标准来做的,大约会在明年年中完成这个项目,并且也有可能第一次的亮相就会在国外。”

版权所有:浙江大学网络与媒体实验室   电话 (+86)571-87951388  传真 (+86)571-89751105

您是第4863444位访问者 | 创高软件 管理登录 旧版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