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石窟寺文物数字化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龙门石窟研究院工作站揭牌
石窟寺文物数字化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浙江大学)龙门石窟研究院工作站揭牌暨古阳洞数字化考古报告启动仪式,3月24日上午在龙门石窟研究院举办。龙门石窟研究院院长史家珍,龙门石窟研究院副院长王建华,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副院长、书记方志伟,石窟寺文物数字化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浙江大学)主任鲁东明,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刘斌,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李志荣等参加揭牌仪式。
石窟寺文物数字化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浙江大学)龙门石窟研究院工作站的设立,标志着双方的合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龙门石窟研究院院长史家珍说,“这必然会在共同培养文物数字化保护人才、共同争取文物数字化保护重大科研项目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必然会在共同推进文物数字化保护技术进步与应用、共享与展示文物数字资源,构建大数据平台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副院长、书记方志伟院长讲到,保护传承我们的文化遗产,是大学的一个重要使命。他表示,要以工作站的设立和项目的启动为一个新的起点,让文物真正活起来。在抢救性保护的同时,进入深入的研究和阐发,让我们的文化遗产真正地植入到我们的生产和生活。
石窟寺文物数字化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浙江大学)主任鲁东明表示,龙门石窟工作站的建设,将以国家石窟寺保护的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发挥双方优势,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数字技术基础,推动龙门石窟的保护、研究与利用工作跨上新台阶,定标准、聚人才、建平台、出成果,形成石窟寺保护传承的龙门模式。
作为龙门开凿最早、内涵最为丰富、艺术价值极高的洞窟,古阳洞贯穿了龙门石窟开凿的整个过程,具有极为重要的石窟考古和综合研究价值。
据史家珍介绍,启动古阳洞数字化考古报告工作,龙门石窟研究院将与浙江大学联手,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采集、整理、记录、分析资料,在遗址区域地图绘制、石窟三维建模与重建、正射影像与考古绘图、自动尺寸测量与模糊图像文字辨识等方面有效提高石窟寺考古的效率和精度。在数字化系统框架下,从考古学理论出发,明确文物数字化地位,通过建立龙门石窟全面详实的数字化档案,推进数字化规范的制定,加强石窟寺数字资源管理与共享,促进石窟保护、考古研究、展示利用,走出一条具有示范意义的龙门石窟数字化保护利用之路。
背景链接:
石窟寺文物数字化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浙江大学)
2017年建立的石窟寺文物数字化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目标是建成为文物数字化保护、基础理论研究、先进技术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提升的重要平台。
科研基地将在浙江大学现有的学科、技术、合作基础上,重点研究突破石窟寺文物数字化保护的基础科学问题,研发石窟寺文物数字化的关键技术与核心装备,形成文物大数据永久存储与智能分析处理能力,构建数字化学术研究平台,制定相应的标准,筹备建设文物数字化保护学科(研究所),为石窟寺等文物数字化保护领域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提供国家战略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