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班啦!《石窟寺田野考古和考古报告编写专题研修班》正式开班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龙门石窟研究院院长史家珍,中国考古学会宗教考古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裕群,石窟寺文物数字化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浙江大学)主任、宁波理工学院校长鲁东明,浙江大学社科院院长周江洪,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书记、副院长方志伟,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刘斌,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副局长卓军,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副主任陈林,以及浙江省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杭州市文物遗产与历史建筑保护中心、杭州西湖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管理中心、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钱江管理处、灵隐管理处、凤凰山管理处、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相关负责人,和参训学员约50人参加开班仪式。
浙江大学副校长黄先海在开班致辞中说到,浙江大学是中国最早进行文物数字化技术研究与实践的高校之一,多年来开展的文物数字化实践探索工作,为我国的文物数字化技术进步做出了贡献。他希望参训学员能够熟习《石窟寺考古报告编写体例指南》提出的考古报告编写基本要求,具备组织和编写较高质量田野考古发掘报告的能力,具备把数字化成果纳入石窟寺考古报告的自觉和能力,具备多学科合作研究、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和基础知识,最终成为石窟寺考古事业发展中的中流砥柱,创造新的辉煌,为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浙江大学副校长黄先海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局长杨建武对国家文物局石窟寺文物数字化保护重点科研基地落户浙江表示感谢,并表示浙江必不负国家文物局重托,必将持续探索出一条石窟寺考古和保护的多专业协同发展的道路。杨建武局长还从浙江石窟的时间跨度、区域分布、艺术角度三个方面阐述了杭州乃至浙江石窟遗产,在中国石窟寺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他希望来自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以及敦煌、龙门、云冈、大足等国内重要石窟寺保护机构的专家学者们为参训的学员多传经送宝,要求全体参训学员能够珍惜机会,做到虚己以听、执经叩问,本着为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不断提升浙江石窟寺保护研究能力水平。
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局长杨建武
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考古处张凌处长在最后致辞中表示,国家文物局十分重视石窟寺考古工作,相继在龙门、云冈开办了两期专题考古研修班。“今年委托浙大做培训班,是我们加强石窟寺人才队伍培养的一个重要的措施,浙江大学在石窟寺考古和保护研究、数字化方面是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石窟寺考古报告编写体例指南》在浙江大学的支持下完成,同时还有很多石窟寺数字化的成果也是在浙大和地方管理机构配合下取得的。本次承担培训班,是浙江大学落实国务院的指示要求,发挥国家文物局石窟寺数字化保护重点科研基地和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的重要体现。”同时张凌处长希望参训学员能够刻苦学习、珍惜此次学习的机会,多提问、多交流,力求学有所成;也希望此次培训工作的主办单位能够多多关注学员的学习生活状态,合理安排课程,努力帮助大家解难释惑。
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考古处处长张凌
宗教考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社科院考古所边疆民族考古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李裕群
学员代表丁颢
学习培训工作将持续两个月的时间,研修班聘请国内石窟考古领域和石窟寺保护领域重要学者承担理论课程讲授。由国家文物局批复“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吴越石窟寺遗址考古发掘项目”项目组(杭州市考古研究所、浙江大学文物数字化团队、浙江省博物馆)担任田野实践教学任务。期间会安排国内石窟寺考古、保护、研究及数字化领域知名学者的讲座和浙江省内著名石窟遗迹和文物遗产地的考察。研修班从来自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石窟寺保护研究单位和考古所、文保所等机构中,挑选出34名正式学员参加本期培训。
在接下来课程中,学员们将接受系统的理论学习,在了解中国佛教史概况的同时,掌握石窟寺考古工作的理论和方法。在田野实践课程中,参训学员将在杭州吴越石窟寺“烟霞洞”进行实操作业,力求在实践中掌握石窟寺考古调查、测绘、记录、报告编写的基本技术,学习数字化等现代科学技术和装备设备在石窟寺考古和保护中的应用,并完成石窟寺考古报告撰写的训练。研修班班主任李志荣老师表示,“本次研修班的目标是解决当前数字化介入条件下石窟寺考古的方法论,培养石窟寺考古田野和报告编写人才,培养大家能做、会做的本事。我们将和学员一起努力实现这个目标。”
作为吴越国西府和南宋都城的杭州,包揽了浙江80%以上的古代石窟造像,更是10世纪以后中国石窟造像的中心。而这座“中心”城市正在举办一场石窟寺考古与研究工作的专题培训,这样一场头脑风暴,又将为杭州乃至浙江和全国石窟寺学术研究的推进、传承保护工作的深入等带来哪些新突破?值得期待!
研修班学员手册
烟霞洞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西湖街道翁家山村南高峰西侧翁家山南部烟霞岭烟霞洞内,是一座开凿于五代吴越国时期的洞窟。洞窟利用天然溶洞,精心布局,为吴越时期十八罗汉造像窟,含丰富题记。2020年12月,浙江省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中,烟霞洞作为杭州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石窟寺遗迹之一,由浙江大学完成调查级别的数字化初步记录工作。
浙江大学文物数字化团队先后三次对其洞内环境及现存造像进行详细数字化记录工作;拍摄所得原始图像数据超8000张,图版照片超100张,数据总计约510GB,计算所得整体三维模型测量精度±2cm,相关正射影像图精度达350dpi以上,可输出任意角度、任意剖面的原真正射影像图。特作为本次石窟寺数字化田野考古及报告编写培训工作的教学使用的基础材料,供学员进行洞窟田野调查、记录、测量等工作参考。
下面为烟霞洞左右两壁和主要龛像正射影像图。编号为暂定编号,正式考古工作开始将认真讨论,重新确认编号。正射影像图示例如下:
杭州烟霞洞造像东壁(左壁)正立面正射影像图
杭州烟霞洞造像西壁(右壁)正立面正射影像图
杭州烟霞洞造像第19号龛正立面正射影像图
杭州烟霞洞造像第26号龛正立面正射影像图